近年来,钟山区以“千企帮村”为载体,积极参与市、区“三变”改革各项工作的推进,有效解决了农村资源分散、资金分散、农民分散问题,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生态增值、农村繁荣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积极发挥商会企业的帮扶作用
12月18日,天气格外寒冷,但是马落箐村的16户贫困户却感觉很温暖,因为当天是六盘水八一汽修厂与马落箐村结对帮扶的签约日子,此次签约,意味着这16户贫困户今后3年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将由该汽修厂无偿帮助缴纳。
签约仪式上,八一汽修厂共计资助西宁社区马落箐村困难户24200元,用于帮助他们缴纳2018年的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费。
在签约仪式上,八一汽修厂的董事长许贵生说,自己对马落箐村的村民们有着很深厚的感情,现在全社会都在参与扶贫,为了让村里所有的贫困户都能得到切实的帮助,帮助他们减轻家庭负担,他承诺在今后的三年时间内,汽修厂都将通过缴纳保险的方式给予贫困户帮助。
八一汽修厂正是钟山区高度重视“千企帮村”工作,积极发挥商会、企业帮扶作用的一个缩影。
今年11月10日,钟山区组织有帮扶意愿的民营企业及浙江商会、福建商会、河南商会、巾帼商会等深入到六盘水市“216”开放式扶贫试验区钟山战区调研,通过此次调研活动,让更多的民营企业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六盘水市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小龙表示,根据钟山区政府对钟山战区脱贫攻坚的安排,他们公司以后把其它基地全部移到钟山战区五乡镇,同时加大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力度,争取让更多的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调研中,大凉都全城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与金盆乡永和村、六盘水大润发商业有限公司与金盆乡双塘村、凉都村镇银行与青林乡二寨村、江苏民生集团公司六盘水分公司与保华镇奢旮村、六盘水市美味园食品有限公司与南开乡自乐村当场签订帮扶协议。
钟山区工商联将根据企业意愿和贫困村需求促成其它企业及贫困村达成帮扶结对,进一步将“千企帮村”工作向纵深推入,为脱贫攻坚贡献民营经济力量。
今年来,钟山区高度重视“千企帮村”工作,按照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下发的《关于深化做好2017年全市民营企业“千企帮村”精准扶贫行动工作的通知》,钟山区工商联通过认真组织、积极引导,鼓励和动员广大非公企业以“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等形式参与“千企帮村”扶贫行动,让一些企业家担任村主任、村支书,扩大“千企帮村”在企业中影响力,让更多的企业家加入,在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助推教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涌现出一批热心参与帮扶事业的优秀企业,有力地推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三变”模式助推农民增收
资源变资产,盘活集体资源。钟山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对可经营性资产进行量化,通过协议等方式,将农村土地、林地资源、基础设施产权、房屋等转变为企业、农业公司、合作社或其它经济组织的股权,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人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发展模式,有效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六盘水茂霖苗圃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开展“千企帮村”,采用“三变”改革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农户300余户(其中土地入股户120户、资金入股户80户、本村贫困户61户、帮扶邻村贫困户28户),合作社无偿给土地入股户、贫困户、迁坟户赠送10000元股金,年底按占股比例分红。大河镇裕民村、渔塘村与贵州安凯达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安凯达公司拿出2个股份的份额共计1000万元给大河镇裕民村、渔塘村集体及村民入股。
资金变股金,发挥资本效益。钟山区将投入到村到户的扶贫资金、财政资金、集体资金等分散资金引导转变为村集体和农民持有的资本金,投入到企业、合作社或其它经济组织,形成村集体和农户持有的股金,村集体和农民按股比分享收益,从而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农村加快发展。大河镇周家寨社区按规定“打捆”将扶贫资金25万余元入股民润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实施生态土鸡、绿壳蛋鸡养殖项目,实现了村集体年保底分红4万元,带动260户贫困户养鸡10000羽,实现了“脱贫摘帽”的目标,甩掉了省级一类贫困村的帽子。徳坞社区白鹤村依托临近市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采取集体资金和村民自有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了运输协会、白鹤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白鹤保洁公司等集体企业,实行入股分红、滚动发展,解决村内40余人的就业,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近30万元。
农民变股东,增强“造血”功能。钟山区按照平等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鼓励和推动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多种方式入股企业变为股东,让农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大河镇周家寨村民润合作社经过7年的建设发展,已流转土地2000余亩,建成人畜饮水工程一处,解决了周边50户村民的人畜饮水及灌溉。村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每年每亩保底分红600元;民润合作社还将种植的葡萄按照每亩30%的比例分给入股的农户,由农户自主经营,所得收入归农户所有,增加了农户收入。双戛乡河沟村紧紧抓住“高中教育城”大项目建设的机遇,积极组建建筑公司承接群众过度房建设工程,并组织群众务工,在增加群众收入的同时,实现村集体创收。
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钟山区自“千企帮村”工作以来,引导141家企业与43个村进行结对帮扶或参与农村“三变”改革,累计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8.2亿元,实施产业带动、社会公益等项目103个,解决固定就业1200余人,季节性用工2.6万余人,培训农民12000人次。尤其是“千企帮村”工作中创新了“三变”改革模式,带动15451名农民参与到“三变”改革中,让农民在“股份红利”中拓宽了增收渠道,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
一方面增强了农村发展内生动力。通过“千企帮村”助推“三变”改革,盘活农村资源要素,整合了各种渠道资金,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实现了农村千家万户的分散经营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近两年钟山区贫困出列村中,涉及脱贫贫困户631户、2312人。
另一方面,探索了一条精准扶贫新路。通过“千企帮村”搭建平台,把贫困村与民营企业连接起来,改变了过去点对点的扶贫模式,放大了贫困群众狭隘的生产空间、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
此外,发展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通过“千企帮村”助推“三变”改革,坚持“村民自愿、依法依规、分类指导”的原则,采取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入股等方式,拓宽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探索出了一条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钟山区44个村经营性收入均突破30万元,村级党组织的发展能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
|